一种汽车后视镜壳模具
(73)专利权人青岛继贤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地址266000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团结路799号
(74)专利代理机构青岛鼎丞智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7277代理人赵玉婕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后视镜壳模具,包括机台,气缸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端一侧,所述气缸的一侧设置有上下平行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滑杆,滑座,其套设并滑动于所述限位滑杆的外壁,所述滑座的一侧设置有凸模,所述凸模的根部同时贴合于滑座的侧壁设置有塑模卡板,所述塑模卡板的板壁四角处贯穿有推杆,当凸模脱离于模槽时,外套筒内的复位弹簧会推动推杆及时复位,推杆在复位的同时会对粘附在凸模上的成型塑壳边缘进行推抵,从而使得塑壳成品顺利脱离于凸模的外壁,弹性推抵也避免了硬推抵对塑壳造成的损坏,四个推杆的设置可对塑壳进行全方位推抵,以避免塑壳的某一区域粘附过紧而难以脱离。
推抵机构(200),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台(100)上端一侧的气缸(210),所述气缸(210)的一侧设置有上下平行的伸缩杆(220),所述伸缩杆(220)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架(230),所述限位架(230)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滑杆(240),
成型及脱模机构(300),包括滑座(310),其套设并滑动于所述限位滑杆(240)的外壁,所述滑座(310)的一侧设置有凸模(320),所述凸模(320)的根部同时贴合于滑座(310)的侧壁设置有塑模卡板(330),所述塑模卡板(330)的板壁四角处贯穿有推杆(350),所述推杆
(350)的一端套设有与所述限位架(230)相固定的外套筒(360),所述外套筒(360)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370),
凹模机构(400),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台(100)上端另一侧的支撑架(410),所述支撑架
(410)的一侧设置有凹模(420),所述凹模(420)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凸模(320)相嵌合的模槽(4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视镜壳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滑座(310)、凸模
(320)和塑模卡板(330)之间为固定一体结构,所述滑座(310)通过所述限位滑杆(240)与所述限位架(230)之间构成水平滑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视镜壳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塑模卡板(330)的板壁上开设有便于所述推杆(350)穿插的圆孔(330a),所述推杆(350)通过复位弹簧(370)与所述外套筒(360)之间构成弹性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视镜壳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凸模(320)的内部还设置有曲形状的加热管(340),所述凸模(320)的外径尺寸略小于所述模槽(430)的内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视镜壳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凹模(420)的内部还设置有环绕于所述模槽(430)内壁的冷却通道(440),所述限位滑杆(240)的一端部贯穿并滑动于所述支撑架(410)的上下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视镜壳模具,其特征是,所述限位滑杆(240)的外壁一端部还套设有减震弹簧(250),所述限位架(230)通过减震弹簧(250)与所述滑座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后视镜壳加工设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后视镜壳模具。
[0002]汽车后视镜外壳一般是通过注塑的方式来进行成型,注塑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材料利用成型模具制作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然而,现有的汽车后视镜外壳成型模具在脱模时存在个别成品不能完全从模具中脱出的问题,导致对后续加工造成影响。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后视镜壳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汽车后视镜外壳成型模具在脱模时存在个别脱模困难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后视镜壳模具,其能够有很大效果预防现有汽车后视镜外壳成型模具在脱模时个别成品不能完全从模具中脱出的现象,并提高了壳体加工的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后视镜壳模具,其包括,
[0006]推抵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端一侧的气缸,所述气缸的一侧设置有上下平行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滑杆,
[0007]成型及脱模机构,包括滑座,其套设并滑动于所述限位滑杆的外壁,所述滑座的一侧设置有凸模,所述凸模的根部同时贴合于滑座的侧壁设置有塑模卡板,所述塑模卡板的板壁四角处贯穿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套设有与所述限位架相固定的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
[0008]凹模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端另一侧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凹模,所述凹模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凸模相嵌合的模槽。
[0009]优选的,所述滑座、凸模和塑模卡板之间为固定一体结构,所述滑座通过所述限位滑杆与所述限位架之间构成水平滑动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塑模卡板的板壁上开设有便于所述推杆穿插的圆孔a,所述推杆通过复位弹簧与所述外套筒之间构成弹性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凸模的内部还设置有曲形状的加热管,所述凸模的外径尺寸略小于所述模槽的内径尺寸。
[0012]优选的,所述凹模的内部还设置有环绕于所述模槽内壁的冷却通道,所述限位滑杆的一端部贯穿于并滑动于所述支撑架的上下部位。
[0013]优选的,所述限位滑杆的外壁一端部还套设有减震弹簧,所述限位架通过减震弹簧与所述滑座之间构成水平弹性连接吗。
[0014]与现存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凸模脱离于模槽时,外套筒内的复位弹簧会推动推杆及时复位,推杆在复位的同时会对粘附在凸模上的成型塑壳边缘进行推抵,从而使得塑壳成品顺利脱离于凸模的外壁,弹性推抵也避免了硬推抵对塑壳造成的损坏,四个推杆的设置可对塑壳进行全方位推抵,以避免塑壳的某一区域粘附过紧而难以脱离。
340、加热管,350、推杆,360、外套筒,370、复位弹簧,400、凹模机构, 410、支撑架,420、凹模,430、模槽,440、冷却通道。
[0019]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0]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0021]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2] 图1‑图3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视镜壳模具的全部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图3,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汽车后视镜壳模具,其主体部分包括机台100、推抵机构200、成型及脱模机构300和凹模机构400。
[0023] 机台100,推抵机构200,包括设置于机台100上端一侧的气缸210,气缸210的一侧设置有上下平行的伸缩杆220,伸缩杆220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架230,限位架230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滑杆240,限位滑杆240的外壁一端部还套设有减震弹簧250,限位架230通过减震弹簧250与滑座310之间构成水平弹性连接吗,限位架230在伸缩杆230和气缸210的推动下会带动限位滑杆240及滑座310同步移动,直至滑座310一侧的凸模320与凹模420完全嵌合,减震弹簧250在凸模320与凹模420接触的同时可对其进行减震。
[0024] 成型及脱模机构300,包括滑座310,其套设并滑动于限位滑杆240的外壁,滑座310的一侧设置有凸模320,凸模320的根部同时贴合于滑座310的侧壁设置有塑模卡板330,塑模卡板330的板壁四角处贯穿有推杆350,推杆350的一端套设有与限位架230相固定的外套筒360,外套筒360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370,滑座310、凸模320和塑模卡板330之间为固定一体结构,滑座310通过限位滑杆240与限位架230之间构成水平滑动结构,由于后视镜塑壳具有一定厚度,因此塑模卡板330可对凸模320与模槽430边缘的塑壳沿边进行堵塞及
成型,以避免塑壳边缘没办法形成标准厚度并导致热塑体溢出,塑模卡板330的板壁上开设有便于推杆350穿插的圆孔330a,推杆350通过复位弹簧370与外套筒360之间构成弹性结构,当凸模320在脱离于模槽430时,则外套筒360内的复位弹簧370会推动推杆350弹性复位,推杆350在复位的同时会对粘附在凸模320上的成型塑壳边缘进行推抵,从而使得塑壳成品顺利脱离于凸模320的外壁,弹性推抵也避免了硬推抵对塑壳造成的损坏,四个推杆350的设置可对塑壳进行全方位推抵,以避免塑壳的某一区域粘附过紧而难以脱离,凸模320的内部还设置有曲形状的加热管340,凸模320的外径尺寸略小于模槽430的内径尺寸,加热管340可对进入模槽430内的热塑流体加热,并避免模槽430内壁的偏低温度对热塑流体造成流动困难。
[0025] 凹模机构400,包括设置于机台100上端另一侧的支撑架410,支撑架410的一侧设置有凹模420,凹模420的一侧设置有与凸模320相嵌合的模槽430,凹模420的内部还设置有环绕于模槽430内壁的冷却通道440,限位滑杆240的一端部贯穿于并滑动于支撑架410的上下部位,当热塑体在成型后,冷却液在液泵的输送下会迅速进入冷却通道440并进行循环流动,模槽430内壁在受到冷却后,因热胀冷缩的原因会及时与成型塑壳的接触面形成脱离,并使得成型塑壳短暂的粘附在凸模320上,再由凸模320对其进行完全脱模。
[0026] 综上,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汽车后视镜壳模具,首先限位架230在伸缩杆230和气缸210的推动下会带动限位滑杆240及滑座310同步移动,直至滑座310一侧的凸模320与凹模420完全嵌合,此时注塑设备会对与凹模420的模槽430中注入热塑流体,待完全成型后,凸模320便会滑动脱离于模槽430,在这里,当凸模320在脱离于模槽430时,则外套筒360内的复位弹簧370会推动推杆350弹性复位,推杆350在复位的同时会对粘附在凸模320上的成型塑壳边缘进行推抵,从而使得塑壳成品顺利脱离于凸模320的外壁,弹性推抵也避免了硬推抵对塑壳造成的损坏,四个推杆350的设置可对塑壳进行全方位推抵,以避免塑壳的某一区域粘附过紧而难以脱离,此外,当热塑体在成型后,冷却液在液泵的输送下会迅速进入冷却通道440并进行循环流动,模槽430内壁在受到冷却后,因热胀冷缩的原因会及时与成型塑壳的接触面形成脱离,并使得成型塑壳短暂的粘附在凸模320上。
[0027]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能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里面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做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世界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